工地最怕什么?试水当天,接头滴滴答答。老师傅一句“可能假焊了”,就能让所有人头皮发麻。热熔对接看似简单,实则“假焊”隐蔽性极高:外表有翻边,内部却没熔成一体,时间一久,高压、水锤、温差轮番上阵,接头瞬间爆开。今天把话挑明,给你3个能当场判断的鉴别方法,再附4条预防技巧,照着做,假焊率直接降到千分之一。
一、假焊的3个现场鉴别法
1. 翻边“双眼皮”法
正常翻边应是一条圆润、对称的“单眼皮”。若出现两条平行棱线,像割了双眼皮,说明熔接压力不足或端面温度不均,只有表皮熔了,芯层仍是“生料”。用指甲沿翻边根部抠,若能整张撕起,基本可判定假焊。
2. 180°弯折法
焊口冷却到环境温度后,取距翻边2 cm处,双手把管材往相反方向折到180°。真焊口只会发白,不会断;假焊口沿熔接缝齐刷刷裂开,断面光滑像瓷片,毫无拉丝感。注意:DN≤63 mm的管子可手工弯折,更大口径需用辅助夹具,避免误判。
3. 声音辨“生熟”法
用φ10 mm的钢珠,从30 cm高度自由落在焊口翻边根部。真焊声音清脆带金属感,假焊声音沉闷发“噗”,类似敲空心砖。原理是未熔合区形成微小空腔,声波衰减快。现场嘈杂时,可把耳朵贴在管壁,震动感差异更明显。
二、假焊的4条预防技巧
1. 端面“三无一平”

铣削后必须做到:无油污、无氧化皮、无水分,端面垂直度≤0.5 mm。现场常用“名片法”快速检测:把名片对折,插入两管端之间,四周无缝隙即为合格。
2. 温度“双保险”
加热板温度设为210±5 ℃,但环境温度低于5 ℃时,先给管端裹上电热毯预热2 min,防止表面骤冷形成“冷皮”。同时每卷焊机配红外测温枪,每焊口必测,超差立即停焊。
3. 压力“三阶段”
拖动压力+对接压力+冷却压力,必须分阶段显示。很多师傅图省事,一步压到底,结果把熔融料全挤出去,形成“虚焊”。正确做法是:拖动压力清零后,再施加0.15 MPa对接压力,保持5倍壁厚秒数,进入冷却阶段仍保持0.08 MPa,让分子链充分缠结。
4. 条码“身份证”
现在全自动焊机可打印带时间、温度、压力、管径的条码贴纸,贴在焊口旁。试水若出问题,扫码就能回溯,哪一步参数异常一目了然,杜绝人为篡改记录。
三、常见误区提醒
误区1:翻边越大越牢
真相:翻边过大说明吸热时间太长,熔融料被挤出过多,有效熔区反而变薄,更易脆断。
误区2:冷却用水淋更快
真相:PE结晶需缓慢降温,水淋导致内外温差大,内部残留应力集中,24小时后就会出现微裂纹。
误区3:焊口打磨更美观
真相:打磨会削掉翻边根部检测区,后续无法做弯折法复检,等于销毁证据。
四、结尾一句话
热熔对接不是“烤一烤、压一压”那么简单,把3个鉴别法写进班组交底,把4条预防技巧做成口袋卡片,假焊自然无处藏身。焊口一次合格,返工归零,才是真省钱、真省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