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jpg)
市政道路下埋的MPP电力管,是城市供电的“隐形动脉”。想把这条动脉从图纸搬进地面,又要在竣工后顺利拿到备案表,必须抓住“全周期管理”这条主线。下面用一线经验,把全过程拆成五步,一步一坑,一步一策。
一、方案设计:先算后画,再画再算
1. 负荷反推:先拿到供电局出具的电缆负荷计算书,按短路电流、热稳定值反推管径,常用φ175、φ200两档,壁厚不小于8mm。
2. 路由比选:把“红线、绿线、蓝线”叠进CAD,红线是道路红线,绿线是行道树根系,蓝线是雨污管线;三线冲突点用“S”弯绕开,弯曲半径≥30D。
3. 深度固化:车行道下覆土≥0.7m,人行道≥0.5m,遇岩石段改用混凝土包封,包封厚度≥10cm,设计图里必须出“断面+包封”大样,审图站一次过。
二、招采与到货:让管子带着“身份证”进场
1. 技术标打分表把“公称环刚度≥24kN/m²、维卡软化温度≥150℃”写进废标条款,从源头踢掉掺假料。
2. 每批管到场后,监理用手机扫码“出厂二维码”,核对生产批次、质检报告,再随机抽一根锯成30cm试样,做落锤冲击,肉眼无裂纹方可卸车。
3. 库存上盖下垫,避免紫外线提前老化;工地余料超过7天未用的,用黑色土工布全包裹,防止暴晒变形。
三、施工阶段:把“三检制”焊进每一天
1. 开槽:用1m宽履带锯先切缝,再破碎,减少周边混凝土共振;槽底预留10cm人工清底,防止机械挠动原状土。
2. 垫层:铺5cm厚中砂,刮平后一次浇水沉实,高程误差±5mm以内,用激光水准仪“十米一点”复测,不合格即返工。
3. 排管:承插口涂专用润滑剂,胶圈“凸点”朝外,两管对接后回弹量≤2mm;每排完一层,用φ8圆钢做“井”字形定位架,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浮管。
4. 包封与回填:C20混凝土一次浇筑至管顶20cm处,加φ6@200钢筋网防裂;待强度达5MPa后,方可对称回填中砂,分层厚度≤20cm,用小型夯机四遍夯实,压实度≥95%。
5. 见证与旁站:环刚度、冲击、扁平试验全程录像,视频文件以“日期+桩号”命名,存档备查;隐蔽前四方签字,缺一人不得封模。
四、竣工自检:把问题留在路面恢复前
1. 管道疏通:用φ80尼龙拖线盘+钢丝绳来回拉三次,无阻滞、无刮痕为合格;若出现“卡线”,立即割开包封段返修。
2. 电缆预穿:选同规格“模拟电缆”穿全程,记录牵引力峰值,≤50N·m为优;数据写进《自检报告》,后期正式穿缆可免调试。
3. 高程复测:每50m测一点,误差>1cm即标注“缺陷桩号”,用红色喷漆写在路面,限期整改;整改后二次复测,闭环资料归入竣工册。
五、竣工备案:一次交齐,一次过关
1. 资料五件套:①竣工图(PDF+CAD双版本)②原材料三证③隐蔽影像④自检报告⑤设计变更单,统一胶装成A4竖版,页码连续,缺页不受理。
2. 线上推送:登录“市政公用工程竣工备案系统”,按“管径、长度、环刚度”三字段上传,系统比对无误后生成“电子签章回执”,打印放入档案盒。
3. 现场抽查:备案科随机抽2处路面,用雷达测厚仪扫描包封厚度,误差
把以上五步做成“打卡表”,每完成一项就打钩,项目结束时,表格也满钩,竣工备案表自然到手。市政mpp电力管施工没有黑科技,只有把每一步节点拆细、责任到人、数据留痕,才能让这条“隐形动脉”在地下安稳运行三十年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