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老师傅不在,新人不敢顶?”把这套精简版课件直接发群里,半小时就能开干。
一、进场三问
1. 图纸给的管径、SDR值对不对?
2. 起点终点坐标是否复核?误差>10 cm 立刻返设计。
3. 地下管线交底谁签字?没签字不动土,这是硬规矩。
二、坑位准备
工作坑深 = 管外径 + 0.5 m 安全距,坑底铺10 cm 细沙找平。
接收坑尺寸单边多出管径30 cm,方便回拖时摆管。
雨季再忙,也必须把坑口做15 cm 高挡水坎,水进坑,管必废。
三、热熔焊接四步法
① 铣刀清口:端面铣平,刀纹均匀像白纸。
② 加热板温度210 ℃±5 ℃,夏天取下限,冬天取上限。
③ 切换时间:≤3 秒,动作慢一秒,焊缝弱一分。
④ 冷却阶段:自然风冷,禁止淋水、禁止扯管,4 级风以上搭棚子。
四、顶管机操作口诀
“低转速、高扭矩、勤测斜”。
初顶 5 m 最关键:每0.5 m 测一次深度,偏差>2 % 立刻纠偏,别等管子“上天入地”才调。
泥浆配比:膨润土 6 % + 纯碱 0.3 %,黏度 40 s,既能护壁又不堵管。
五、回拖拉力红线
计算值 = 管重 × 0.5 + 摩擦系数 0.3 t/m² × 长度
实测拉力>计算值 1.5 倍,马上停机,查障碍、减阻力,硬拉=埋雷。
六、现场快检
焊口:卷边对称,双V 无缺口,手指掰不动。
气压试压:0.8 MPa,30 min 压降<0.05 MPa 算过关。
拉力曲线:记录仪必须打出平滑“U”形,锯齿波=隐患。
七、收工两拍照
1. 熔接参数屏显拍照,批次、温度、压力全留存。
2. 坑口全景+人孔标尺拍照,方便后期溯源。
照片重命名:日期+桩号+焊口编号,谁干谁签字,五年后也能找到人。
把以上七步打印成A4 双面,压膜贴进工具箱,比老师傅的“经验”更可靠。
.jpg)
